您好,我是經開區應急管理局執法辦案中心工作人員,經過核實,你公司行政處罰決定公示已滿三個月,且已按要求整改到位,按時繳納罰款,我局可為你公司辦理信用修復。”
“信用修復是免費的嗎?上次有個人打電話給我,說花9800元可以進行修復,結果是個騙子,現在我們都不敢相信了。”
“根據國家相關規定,當事人已經自覺履行行政處罰決定中規定的義務、主動消除危害后果和不良影響后可申請信用修復。我局為企業提供信用修復服務不收取任何費用,信用修復后企業將跳出誠信‘黑名單’,為將來申請貸款、企業上市、參與招投標等提供必要條件。”
據了解,去年12月,應急管理局執法檢查人員對徐州某外包服務有限公司進行安全檢查時,發現該單位的特種作業人員未經專門的安全作業培訓,未取得相應資格證書,擅自上崗作業。其行為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第三十條第一款的規定,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第九十七條第一款第(七)項之規定,決定給予責令限期改正,并處以罰款15000元。處罰決定下達后,企業整改態度良好,于當月及時繳清罰款,完成隱患整改。
行政處罰決定公示期滿后,應急管理局執法辦案中心工作人員師宇致電該公司,指導幫助企業開展信用修復,消除不良記錄。起初,企業負責人聶經理還半信半疑,經過詳細耐心的解答,聶經理這才恍然大悟,按照工作人員的指導填寫相關材料、進行審核蓋章、申請在線修復。不久后,該企業行政處罰的信用“污點”便從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中消除,聶經理對經開區應急管理局靠前服務企業、幫助信用修復的舉措連連豎起大拇指。
為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激發市場主體活力,今年3月,應急管理局在大量座談征求企業意見的基礎上,制定下發了《以安全發展賦能營商環境再優化服務措施十條》,著力為企業紓困解難,實現長遠安全發展,其中加強信用修復服務這一舉措獲得了企業的一致好評。
“誠信是一家企業的名片,而行政處罰則在這張名片上抹下了明顯的污點,會對企業的經營造成一定的影響。”應急管理局執法辦案中心負責人單森表示,為幫助企業回歸經營正軌,我們主動為已上報征信平臺且已符合信用修復的企業出具證明材料,幫助企業修復信用、重塑信用,消除因行政處罰帶來的信用方面負面影響。
摸清底數,梳理清單。把企業信用修復作為優化營商環境、提升服務質量的重要舉措,詳細梳理近年來全區受過安全生產行政處罰的企業和嚴重失信主體名單,全面摸排失信企業資產狀況、經營狀況和履行意愿,對具有一定誠信度和發展前景的企業,列入“幫扶清單”;對停產停業等確無財產可供執行的企業,列入“退出清單”;對有履行能力拒不履行的繼續進行信用懲戒的企業,列入“約束清單”。
因企制宜,精準指導。根據不同清單企業的實際情況,綜合運用告知提醒、教育督促、信用修復等方式,督促企業及時整改安全隱患,履行相關義務,引導企業進一步增強信用意識,糾正失信行為,加強信用建設。截至5月下旬,應急管理局已修復完成75%以上的行政處罰。
健全機制,常態長效。進一步完善信用修復機制,暢通企業信用修復渠道,積極主動與企業聯系,提醒企業進行信用修復并幫助完善修復材料,助力企業盡快重塑信用,保障合法權益,切實做到執法為民、執法為企。
應急管理局局長張前喜表示,下一步,我們將繼續推進信用修復服務,加大宣傳力度,創新服務方式,提高企業誠信水平,真正當好營商環境“店小二”,促進企業長遠良性發展。